病原生物學研究所2024年“協和青年學者”和“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全球招聘公告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2024年博士后招收
“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和“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申報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病原所”)成立于2006年,是我國衛生健康行業中專業從事病原生物學研究的國家級科研單位。
病原所圍繞國家傳染病防控重大科技需求,開展感染性疾病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診斷試劑和創新疫苗藥物研發及高水平智庫建設,為提升我國傳染病防控水平提供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新人才。成立至今,病原所深蘊協和百年優秀文化,傳承“尊科學濟人道”的協和精神,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領科技產業發展”為總體目標,積極進取,銳意創新,持續為國家傳染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病原所坐落在有“中國藥谷”之稱的北京大興國家生物醫藥基地。病原所新園區于2023年全面投入使用,環境優美,設施完備,臨近地鐵,交通便利。擁有43,000平方米現代化、標準化的實驗和辦公空間;擁有一流的科研平臺,配置60多臺件“高、精、尖”大型儀器、2000多臺件常規設備,搭建了成熟的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影像學、結構生物學、病原體應急檢測等多種前沿、交叉配套技術平臺,為開展高水平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
病原所是呼吸和共病全國重點實驗室、病原體感染防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病原系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病原菌(毒)種保藏中心-醫學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分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組研究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結核病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醫學轉化創新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平臺建設單位。病原所牽頭承擔多項國家重大項目,在病原生物學等相關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上取得多項突破,多次承擔并圓滿完成國家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科技支撐任務,已逐步發展成為國家感染性疾病領域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
現邀請海內外廣大有志于病原生物學研究事業的優秀博士畢業生來我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申請條件
(一)滿足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相關文件要求,詳見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
(二)應具有較突出的科研業績、良好的學術道德、優秀的科研潛質;
(三)進站時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四)一般應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或為即將畢業的應屆畢業生;
(五)保證入選后全脫產從事博士后工作;
(六)本校博士畢業生不能申請進入本校同一個一級學科流動站;
(七)無學術不端行為,過去5年無違法違紀等不良記錄;
(八)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富有責任感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二、資助名額及時間
2024年“協和青年學者”及“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擬資助人數約50—100名左右;博士后在首次和第二次進站時均可申請。一個資助周期為3年,每名博士后最多可獲得兩個資助周期支持。詳見: https://www.pumc.edu.cn/rcjs/rczp/bshzp/93abb9493b8a43a3bd3665a77eced18f.htm
三、薪酬福利待遇
(一)薪酬待遇
1.“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資助中國籍優秀青年學者,入選者薪酬待遇40萬元/年起(稅前,不含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部分,含住房補貼,下同)。“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資助外籍優秀青年學者,入選者薪酬待遇50萬元/年起。
2.入選“協和青年學者”和“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的博士后,如入選國家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國家級人才項目,可在上述標準基礎上享受累加支持。
3.上述支持基礎上,合作導師將根據博士后的工作和科研產出情況,以補充年薪或績效獎勵等方式予以激勵。
(二)其他福利待遇
1.獲得資助的博士后可納入醫學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崗位支持范圍,獲得充足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
2.優先申請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3.享受在編教師同等培訓機會,包括北京市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和院校全方位多維度教師職業素養培訓。可依托院校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4.在站滿2年者,符合申報條件,可申請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
5.參加院校組織的豐富多彩的學術沙龍及科技交流活動。
6.根據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相關政策,辦理子女入托入學、升學和出站落戶等事宜。
四、職業發展路徑
實施“3+X”培養模式,將博士后人員作為院校醫教研隊伍的重要來源,除引進高層次人才外,醫教研崗位原則上優先從優秀博士后人員中選聘。出站時滿足院校準聘長聘系列教職聘任條件者,可申請助理教授崗位;成績特別突出者,可直接申請準聘副教授崗位。院校和所院按照引進人才待遇標準給予準聘長聘教職獲聘者薪酬、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各項支持。詳見http://www.cams.ac.cn/rcjs/rczp/yxrcjh/b5deea9bef2f478193ae0313d3f463af.htm。
五、招收導師、專業、研究方向及專業背景要求
詳見附件1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2024年博士后接收計劃。
六、申請程序及聯系方式
有意向申請者,請將本人簡歷發送至聯系人郵箱,材料命名方式為:姓名+申請導師姓名+申報計劃名稱,我所將按照申請條件對報名者進行簡歷篩選,通過者我們將以郵件、短信或電話方式聯系。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電話:010-81219432
電子郵件:ipbpostdoc@ipbcams.ac.cn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2024年博士后接收計劃
崗位編號 |
導師 |
研究專業 (二級學科) |
研究方向 |
專業背景要求 |
1 |
舒躍龍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流感等呼吸道病毒分子機制及新型疫苗研究 |
1.病原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或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博士; 2.具有病毒學研究背景,從事呼吸道病毒或疫苗領域研究者優先考慮; 3.具備較高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4.身體健康,富有責任感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
2 |
王健偉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呼吸道病毒性傳染病感染致病機制與防治研究 |
1.在國內外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生物信息學方向);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病理學和細胞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病原生物學方向);歡迎具有化學、物理學、數學背景交叉人才; 2.對科研有濃厚興趣,具有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3.具備較高的英文閱讀、寫作和交流能力; 4.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論文1篇及以上; 5.身體健康,富有責任感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
3 |
何玉先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艾滋病的基因治療及抗病毒藥物 |
1.具有病原生物學、微生物學或免疫學專業背景; 2.具有病毒學研究經歷者優先; 3.英語具有聽說寫讀能力。 |
4 |
任麗麗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重癥呼吸道感染病原體致病機制研究 |
1.具有病毒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專業背景,歡迎具有數學、化學、人工智能等交叉背景人才; 2.身體健康、熱愛科研、有集體榮譽感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
5 |
崔勝研究員 |
結構生物學 |
病原體結構生物學(電鏡或晶體學) |
1.要求專業:生物、醫學相關學科;畢業獲得學位; |
6 |
吳志強研究員 |
微生物學 |
動物源性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及溯源;重要病毒性病原體跨種傳播機制;病毒-宿主感染與免疫機制 |
1.在國內外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微生物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預防醫學、動物醫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對科研有濃厚興趣,能夠獨立開展所從事專業科研工作,具有扎實的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實驗動物學等相關專業的實驗技能,具備良好的英文閱讀、寫作和交流能力; 3.獲得博士學位年限不超過兩年,原則上35周歲以下; 4.必須保證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 5.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中科院一區以上SCI論文1篇及以上; 6.身體健康,富有責任感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
7 |
劉海鷹研究員 |
免疫學 |
免疫學/結核病感染免疫學研究 |
1.獲得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熟練掌握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 3.從事過感染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特別是結核病領域的研究者優先; 4.需以第一作者發表SCI研究論文1篇及以上; 5.具備較高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
8 |
錢朝暉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冠狀病毒感染和復制機制 |
1.生物學或基礎醫學相關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具有微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或生物信息學等背景和研究經歷者優先; 2.熱愛科研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3.具備扎實的相關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實驗技術。 |
9 |
孫義成研究員 |
微生物學 |
病原細菌耐藥致病機制研究 |
1.獲得病原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生,或其他對本研究領域感興趣的博士畢業生; |
10 |
舒躍龍研究員/李武平副研究員 |
病原生物學 |
病毒載體的定向進化 |
1.微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等背景的博士畢業生; 2.熟練掌握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 3.具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具備熟練的英文文獻閱讀寫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