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隊伍
返回列表舒躍龍
個人簡介
舒躍龍,男,漢族,197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長期聚焦流感防控研究,在新病毒發現、檢測試劑研發及感染致病機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主持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以第一和通訊(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0篇,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建立了全球最大流感監測網絡;實現了我國基層疾控中心和醫院流感病原學監控能力零的突破;推動國家流感中心成為繼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之后第5個全球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使中國成為全球流感防控領導者。
擔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亞太流感控制聯盟主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科研項目
1、 創新工程-重大協同創新項目,基于流感病毒等易突變囊膜病毒共性分子機制的新型廣譜疫苗和生物藥研究,2022-2025,項目負責人。
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傳播特性研究,2021-2024,項目負責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宿主遺傳因素及預存免疫影響流感和新冠疫苗保護性免疫反應的機理,2021-2022,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國際合作):EEID:U.S.-China: 基于生態大數據的中國禽流感病毒進化多樣性和傳播動力學預測預警研究,2020-2024,在研,課題負責人。
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要新發突發病原體發生與播散機制研究。2016.7-2018.12,結題,項目負責人。
6、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流感病原生物學研究。2016.1-2020.12,結題,課題負責人。
7、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人感染新型流感防控技術研究。2014.1-2016.12,結題,項目負責人。
8、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技應急防控研究專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學與溯源研究。2013.4-2014.4.30,結題,課題負責人。
9、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重要病毒在不同宿主中的復制機制。2011.1-2015.8,結題,課題負責人。
10、863課題:基于流感監控網絡的疫苗種子株構建評估、配套生產及質量控制系統的建立。2009.12-2012.12,結題,課題負責人。
1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人自然感染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交叉保護效果評價。2009.05-2010.11,結題,課題負責人。
12、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傳染病預測預警全息模型的建立與應用。2008.10-2010.12,結題,項目負責人
1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人禽流感阻斷技術研究。 2006.1-2010.12,結題,課題負責人。
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機制研究。2006.1-2008.12,結題,課題負責人。
15、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人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的分子機理及疾病進程的研究。2005.1-2009.12,結題,課題負責人。
研究成果
一、如何早期發現新病毒是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的關鍵。通過建立新病原快速識別技術體系,在國際上首次發現H7N9、H10N8、H5N6等新型禽流感病毒可導致人的感染和死亡(NEJM 2013,Lancet 2014)。
二、檢測試劑是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降低新發傳染病病死率的關鍵技術手段。通過建立流感檢測試劑研發平臺,率先研發成功2009甲型H1N1和H7N9病毒檢測試劑,并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我國及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關鍵技術。
三、通過對H7N9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研究,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研究發現H7N9病毒HA蛋白兩個氨基酸突變導致病毒獨特的 “雙受體結合”能力是其感染人的關鍵分子機制;病毒在II型肺泡細胞高效復制,破壞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產生及肺泡擴張功能,是其導致臨床重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Nature 2014)。利用雪貂動物模型研究發現該病毒還不會導致流感大流行,為風險評估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Science 2014)。通過基于人群隊列的全基因組研究,首次發現 MX1 基因稀有突變是導致人感染 H7N9的重要宿主因素,并逐步闡明了其分子機制(Science 2021)。
四、開展了多項非藥物干預措施對新冠疫情防控效果研究。研究發現,武漢封城措施減少了118%湖北省以外的確診病例數;中國采取的綜合防控措施可使新冠病毒的基本再生數降低到1以下,從而可以阻斷其傳播,證明中國防控措施科學有效(CID 2020)。
研究生培養
已培養和正在培養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MPH研究生共25名。
研究方向
流感病毒致病機制及新型疫苗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