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無論一線還是后方,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王新明
2020年的元旦,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的實驗室開始了分秒必爭的戰斗,團隊成員每人撐起一攤,即使是在萬家團圓的春節,也沒有休息一天。
我主要負責檢測體系建立,在任麗麗教授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有到準,反復驗證,不斷嘗試,因為知道每個患者都在等待著檢測結果,所以不敢耽擱一分一秒。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戰“疫”前線需要越來越多的檢測人員,我毫不猶豫,報名請戰!但因為科研工作的需要,我當時未能如愿奔赴一線。在后方,我一邊繼續在實驗室努力工作,一邊和團隊成員精心準備檢測工作培訓教程,為檢測隊志愿者們進行專業培訓。在出發的前一天,我突然接到隨院校首批援鄂抗疫檢測隊馳援武漢的任務,內心激動不已,無論是后方科研還是支援一線,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抵達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后,我和大家迅速進入了備戰狀態。根據白天現場情況和專家們的討論,晚上回酒店認真研究每個細節,撰寫實驗sop。實驗室在李青副院長,金奇所長,吳晨隊長和幾位男隊員的努力下,迅速建立。作為副隊長,我帶領隊員反復熟悉檢測流程,第一次預實驗就取得了成功。
患者樣本檢測,有部分程序是在移動P3實驗室內進行的,空間狹小、危險性大,也時刻挑戰著隊員們的身體極限,但我和隊員們并沒有畏懼和退縮,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細致認真地做好每個環節工作,反復核對實驗結果,確保結果科學真實可靠。
疫情就是命令。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在此次全民抗疫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深感榮幸。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疫情在向好的方向轉變,我堅信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
期待更多的患者走出方艙,期待著英雄城市武漢——春暖花開。
(轉自:院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