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2020新冠疫情工作小記--楊波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北京疫情防控支援保障檢測組
隊員:楊波 樣本接收質(zhì)控復核
庚子歲艱。
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風暴雨忽無憑。年初至今,直接或間接參加疫情相關(guān)工作不少,從武漢作為疫情中心時在千里之外的后勤,到兩會期間的保障,到北京發(fā)生疫情后受命于石景山區(qū)的應(yīng)急支援保障,從霧里看花、萬里同為客,到置身事地、成為工作隊的一員,細枝末節(jié)都讓我大開眼界。
防疫工作從冬到春、自春及夏,不像醫(yī)院生于離別、救人危急,我們只能斷其陰陽、輔以歸塵。不同于醫(yī)院人言鼎沸、步履交錯,話盡相逢聽生死、君向瀟湘我向秦,實驗室里只有離心管、移液槍、生物安全柜、Vortex、PCR儀……緊張、繁忙、寂靜,大部分時間更像是一潭靜水,偶爾起風、掀起漣漪。這時便格外愛聽Vortex的震動聲,還有安全柜的風機聲,聽到腳步走近會興奮,聽到開門的“滴滴”聲會激動,甚至平時不太在意的竊竊私語都讓人倍感心安。“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實驗臺前嘗寂寥。
新聞之中聽生死,人間自有行路難。疫情流行中的低死亡率離不開醫(yī)務(wù)人員的兢兢業(yè)業(yè),也離不開廣大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同時,疫情也不斷傳達著一條眾所周知的信息,學術(shù)研究這條路注定枯燥,是在黑暗中摸索,也是在與時間豪賭:常與“標曲”為伴,總在改稿途中,想必只有胸吞云夢,方能春桃濃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