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郭麗研究員等在《Emerg Microbes Infect》發表研究成果,表明人冠狀病毒OC43 S蛋白交叉反應抗體與新冠肺炎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相關
季節性人冠狀病毒(HCoVs)包括229E、OC43、NL63和HKU1,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然而,機體針對季節性HCoVs的體液免疫反應與SARS-CoV-2致病性的關系尚不清楚。
近日,郭麗研究員等在《Emerg Microbes Infect》發表題為《人冠狀病毒OC43 刺突蛋白交叉反應抗體與COVID-19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相關:一項回顧性研究》(Cross-reactive antibody against human coronavirus OC43 spike protein correlat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COVID-19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研究結果。該研究研究共收集了4個隊列344例新冠肺炎患者的838份血漿樣本,包括120例輕/中癥患者的194份血漿樣本和224例重癥/危重癥患者(包括49例死亡病例)的644份血漿樣本,檢測了SARS-CoV-2和季節性HCoVs S蛋白之間的抗原交叉反應,進一步評估了抗OC43 S蛋白 IgG抗體(S-IgG)水平與新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結果顯示,SARS-CoV-2 S-IgG抗體滴度在新冠患者發病后4周內持續增加;與之伴隨,OC43 S-IgG抗體滴度在發病后3周內持續增加,隨后趨于平穩,而NL63、229E和HKU1 S-IgG抗體滴度在疾病過程中均無明顯變化。雖然SARS-CoV-2和OC43 S蛋白之間存在雙向交叉反應,但是OC43 S-IgG陽性血漿不能中和SARS-CoV-2。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發病后第1-21天,重癥新冠患者OC43 S-IgG水平明顯高于輕癥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患者的OC43 S-IgG水平高于不需要機械通氣患者。發病后第1-10天,60歲以上年齡組新冠患者OC43 S- IgG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以上數據表明,體內既存的交叉反應性OC43 S-IgG抗體與新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
上述研究結果為深入理解SARS-CoV-2感染的致病機制以及新冠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提供了新的線索。該研究由我所與中日友好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地壇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教授和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郭麗、王業明、康亮、胡永峰、王凌航、鐘景川、陳宏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新冠患者血漿中HCoV-OC43抗體滴度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