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博士研究生于丹葳等在《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雜志在線發表關于廣譜冠狀病毒融合抑制劑對HIV交叉抑制作用的研究論文
冠狀病毒和艾滋病病毒HIV同屬于帶有包膜的RNA病毒,均由I型融合蛋白介導病毒的細胞入侵過程,具有類似的病毒-細胞膜融合機制;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融合蛋白亞基S2和HIV融合蛋白亞基gp41在序列結構上也具有較高同源性。EK1多肽是基于人冠狀病毒OC43的S2序列而設計的膜融合抑制劑,對各種冠狀病毒具有廣譜的抑制活性。為應對SARS-CoV-2的爆發,何玉先教授課題組通過膽固醇修飾設計了一個基于EK1序列的脂肽EK1V1,其抗病毒活性得到顯著改善(Zhu et al.STTT,in press)。作為實驗對照,本研究意外發現EK1V1對HIV包膜蛋白介導的細胞膜融合和病毒感染具有抑制活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前期設計的SARS-CoV-2膜融合抑制劑IPB02對HIV感染同樣具有很強的交叉抑制作用。利用一組HIV膜融合抑制劑耐藥突變體,顯示EK1V1和IPB02的抑制活性顯著降低或增加,表明HIV的HR1是膜融合抑制劑的作用靶點。最后利用序列比對和分子對接證實了EK1與gp41的相互作用及關鍵氨基酸殘基。上述研究結果揭示了不同種類病毒膜融合的共同機制,為開發靶向膜融合蛋白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重要信息。于丹葳、朱園美和閆紅霞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課題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