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孫立瑩博士、張馳博士等在《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雜志發表使用組合質譜法全面描述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的病原譜和抗生素治療效果的研究結果
肺炎是兒童感染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每年約有9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于肺炎,嚴重威脅了兒童的身體健康。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傳染性病原種類較多,目前臨床應用的檢測手段主要為痰液培養。然而,基于培養的檢測方法,因耗費時間長,靈敏度低的局限性,無法及時確定引起CAP的病原體,從而影響精準治療方案的制訂。
為了實現全面、快速地檢測CAP患兒的呼吸道病原體,彭俊平課題組基于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平臺,建立了常見呼吸道病原體質譜檢測方法,可同時檢測12種常見呼吸道細菌(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8)和19種呼吸道病毒(J Clin Microbiol, 2015)。該方法利用384孔板進行檢測,顯著地提升了測試通量,尤為適用于大規模的臨床樣本篩查。
彭俊平課題組與北京兒童醫院謝正德教授等合作,開展CAP患兒病原譜與抗生素治療方案評估研究。利用本課題組建立的常見呼吸道病原體質譜檢測法,檢測302份取自CAP患兒的痰液樣本。檢測結果顯示,質譜法測得的呼吸道常見病原陽性檢出率為84.4%(255/302),相較于傳統的痰液培養方法,檢出率顯著提高了28.5%(P<0.001)。結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療信息,顯示有77.8%的患者存在不適宜的抗生素使用。大量無針對性或過度的抗生素使用,將使得細菌耐藥性的加劇。本研究初步實現了快速、全面地檢測CAP患兒的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對抗生素治療方案的評估結果表明該方法具備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研究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