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博士研究生武闖等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發表關于日本血吸蟲免疫逃避機制的研究論文
血吸蟲是全球最重要的人體寄生蟲之一。在6種可感染人的血吸蟲中,我國境內流行的僅有日本血吸蟲,但它卻是生物學特性最復雜、危害最嚴重、防治難度最大的一種。此外日本血吸蟲6種血吸蟲中唯一能夠引起人獸共感染的病原體。目前,血吸蟲病是對我國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危害最嚴重的寄生蟲病。然而迄今尚無有效的血吸蟲病疫苗問世,治療的特效藥也僅有吡喹酮一種。日本血吸蟲的成蟲在人腸系膜靜脈、肝門靜脈可生存數十年之久,但人們對其免疫逃避的機制仍缺乏必要的認識。陳啟軍課題組在前期的研究中發現,曾被疫苗研究者寄予厚望的蟲體蛋白質Sjc23實際是一種通過主動結合人非免疫IgG的Fc片段,從而主動調節宿主免疫反應的免疫逃避相關蛋白(Acta Trop.,2010; PLoS ONE,2011)。該論文在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對日本血吸蟲的免疫逃避機制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熒光法證明在日本血吸蟲蟲體表面確實吸附宿主免疫球蛋白分子。然后利用人IgG、IgM和IgE作為誘餌,獲取并鑒定了日本血吸蟲可結合人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蛋白質組,并對其進行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了IgSF、EF-hand等特征性序列。發現日本血吸蟲主要通過與人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結合從而逃避了Fab片段對蟲體抗原的特異性識別。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對宿主免疫球蛋白分子-蟲體的相互作用進行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深入揭示了日本血吸蟲的免疫逃避機制,也對合理設計基于血吸蟲膜相關抗原的疫苗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