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李相威等關于人乳頭瘤病毒在我國男性高危人群中流行情況的研究論文被《Scientific Reports》雜志接受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亞型,不同的型別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高危型的HPV感染可能導致宮頸癌、肛門癌等腫瘤,低危型HPV感染可能會造成生殖器疣(尖銳濕疣)、尋常疣等。
我所高磊課題組與美國默沙東公司開展國際合作,針對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PV感染狀況開展了多中心的橫斷面研究。該研究從全國三個城市共計納入889名調查對象,進行了肛周HPV感染檢測及分型,以及HIV合并感染檢測。研究發現,被調查人群的HPV感染率為 65.32%、HIV感染率為12.26%,其中HIV感染陽性和陰性人群中HPV感染率分別為82.69%和62.81%。其中,HPV06 (15.45%)、HPV18(13.50%)、 HPV16 (11.44%)及HPV11 (10.71%)為最常見亞型。另外,該研究還發現肛周HPV感染是HIV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adjusted OR:3.03,95% CI:1.76~5.21),提示HPV感染控制可能降低HIV感染的傳播。該研究為我國男性高危人群HPV防控、尤其是針對性的HPV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同時也為HIV防控策略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