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張浩然博士等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在線發表關于宿主BMI與結核感染風險相關性的研究論文
2014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結核潛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導包括中國在內的結核病發病率低于十萬分之一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高危人群結核潛伏感染的篩查和預防性治療。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系統性的結核潛伏感染預防性干預策略。探索我國人群結核感染及發病的風險分級、確定潛伏感染篩查和干預的目標人群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基礎。既往研究提示BMI 偏低(< 18.5 kg/m2)與結核病的發生有關,但目前國際上針對BMI與結核感染相關性的研究報道較少。
該論文以我所牽頭組織的國家“十二五”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隊列研究”的基線調查為基礎,針對我國不同結核病疫情地區農村常住人口中BMI與結核感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發現, BMI ≥ 28.0 kg/m2 (肥胖)是結核感染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校正OR: 1.17,95% CI: 1.04-1.33),這種相關性的強度存在地區差異,與研究現場結核感染疫情相關。另外,分層分析結果顯示,在老年人群(≥ 60歲)中肥胖與感染風險的相關性顯著升高(校正OR:1.31,95% CI:1.07-1.60),提示在結核感染防控及預防性干預中老年肥胖人群應給予重點關注。本研究為我國農村社區結核感染重點人群的界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與依據。
不同研究現場密切接觸史和BMI與感染風險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