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在線發表高磊研究員等關于我國農村人口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發病狀況的隊列研究結果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后,極少數免疫力低下或短期內大劑量反復感染者可能直接發病,部分感染者能夠通過自身免疫保護機制清除感染,而大部分感染者將進入長期的潛伏感染狀態。潛伏感染者中將有5%-10%可能在一生中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因此持續性潛伏感染人群是新發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來源。2015年WHO宣布全球新發結核病數量已超過艾滋病,達1040萬,結核病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國外的研究數據顯示針對高發病風險的潛伏感染者開展預防性治療保護效果可以達到60-90%,是可以直接降低發病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歐美國家結核病防控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結核病感染/發病特征、卡介苗對成人肺結核的保護不理想以及現今全球結核病發病率下降緩慢(1%-2%/年)等,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指南倡導包括中國在內的130多個中高收入同時結核病發病率低于100/10萬的國家根據各自疫情和公共衛生資源實際情況開展高危人群結核潛伏感染檢測和預防性治療。但是,我國在該領域尚未形成完善的策略和國家指南,潛伏感染高發病風險人群的界定和干預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
由高磊團隊牽頭的國家“十二五”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隊列研究”課題在相繼報道了我國農村人口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率(Gao L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a)、BCG疫苗接種對潛伏感染篩查的影響(Gao L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b)和年新發感染率(Gao L et al. EurRespir J. 2016)等重要的流行病學本底數據及流行感染特征之后,此次又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在線首次報道了我國農村人口潛伏感染人群發病狀況的研究結果。發現2013年基線調查確定的4455名潛伏感染者中有75人在隨后兩年隨訪過程中發生活動性肺結核,年發病率為0.87%(0.68%-1.07%)。其中,男性和有既往結核病史者從潛伏感染發展到疾病階段的風險分別是女性和無結核病史者的2.36倍和5.40倍。如果對潛伏感染人群中大有既往結核病史人群開展預防性治療將有可能顯著減少新發病例。該研究首次報道我國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的發病率數據,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有既往結核病史的潛伏感染人群開展干預將會實現我國結核病發病率的快速下降,為下一步結核潛伏感染干預研究的設計和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為我國結核潛伏感染干預策略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