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鄭建華副研究員等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雜志在線發表關于母牛分枝桿菌的基因蛋白質組及免疫組分的研究結果
結核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是當今世界上傳染病中的主要殺手,我國結核病疫情日趨嚴重,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目前用于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對成年人的肺結核幾乎沒有保護力,近年來全球正在研發疫苗,如結核減毒活疫苗、BCG重組疫苗、結核亞單位疫苗以及DNA疫苗等臨床試驗效果均不理想。目前,母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vaccae)疫苗是近90年來針對結核病僅有的一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免疫治療性疫苗,其商品名稱為微卡。盡管其應用前景非常看好,但是關于此疫苗株的基因組、蛋白質組、免疫抗原組份等背景都不清楚。
金奇課題組的鄭建華副研究員等采用第二代深度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technologies)結合第三代測序技術, 對微卡的全基因組序列進行了測定,同時利用凝膠電泳結合高分辨率、高精確性的傅里葉轉換質譜,對微卡的蛋白質組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鑒定出3387個可信度極高的蛋白,其中581個基因組中編碼的“hypothetical proteins” 在蛋白水平得到了驗證。同時確認了445個蛋白的翻譯起始位點,更正了98個蛋白的起始位點。更有意思的是,首次發現了38個在基因組注釋中漏掉的“新”蛋白。結合蛋白質組和基因組測序結果,采用蛋白組基因組學方法,首次獲得微卡的基因組精細圖譜和準確的注釋。
隨后采用免疫蛋白質組學方法,利用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血清樣本,初步篩選并鑒定出35個免疫抗原候選物,將其中的20個編碼基因進行克隆和表達,純化后的蛋白與100個結核病人的血清樣本進行體液免疫驗證,其中的8個能產生較強的陽性免疫反應。進一步進行細胞免疫分析后發現,其中的一個蛋白,MYVA_1927,也具有較強的細胞免疫活性。這是首次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鑒定出微卡的多個免疫原,有利于進一步深入地闡明微卡刺激宿主產生免疫保護的機制,為研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疫苗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文章題目:Proteogenomic analysis and discovery of immune antigens in Mycobacterium vac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