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刊發高磊研究員等關于利用γ-干擾素釋放試驗連續監測結核感染狀態研究結果的通訊報道
2017年10月,高磊研究員等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首次報道了我國農村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的活動性肺結核發病率及其流行特征,并提出針既往肺結核患者開展潛伏感染篩查和干預將可能實現農村人口結核病發病率的快速下降,為我國結核潛伏感染干預策略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該研究結果發表后,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日本Tetsuya Tanimoto博士等針對該文發表評述,提出考慮到γ-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檢測結核感染存在不確定值以及陽性結果轉陰的現象,日本現行做法是將低于cutoff值的一個范圍設定為灰區,檢測結果處于灰區的個體再綜合考慮其他危險因素判定其感染狀態并給予預防性治療。近日,高磊等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通訊回應了該觀點,并首次發表研究團隊在河南省中牟縣建立的鄉村醫生研究隊列的研究結果,分析了IGRA重復檢測的結果穩定性問題。該通訊特別強調:盡管下調IGRA cutoff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覆蓋更多未來可能發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干預目標人群的總體數量以及他們需要承擔的預防性治療帶來的肝損傷等風險;IGRA僅是檢測結核感染的一種方法,無論如何調整cutoff值,都不能有效預測結核病的發病風險;在IGRA陽性的基礎上考慮其他危險因素個體化判斷是否給予預防性治療會給現實操作帶來很大困擾,經典的干預策略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結核潛伏感染指南》都是建議首先確定潛伏感染發病的高危人群然后開展IGRA檢測并給予檢測陽性者預防性治療。這對于結核病中/高流行國家和地區更為重要。高磊團隊開展的村醫隊列的研究結果顯示136例基線IGRA陽性者中,有27例在3個月后的重復檢測中轉陰,但是其中19例又在第6個月的重復檢測中再次呈陽性。該結果提示IGRA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受到宿主即時免疫水平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在缺乏結核感染檢測金標準的前提下,作為目前僅有的兩種檢測方法IGRA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均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