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胡永峰、張浩然和辛赫男博士分別在《Journal of Infection》雜志發表結核病相關的研究
在今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出版的最新一期《Journal of Infection》雜志同期刊出我所胡永峰、張浩然和辛赫男博士的三篇結核病研究論文。
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健康和疾病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目前還知之甚少。結核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腸道微生物組會發生顯著改變。胡永峰副研究員的研究對潛伏性結核感染者、活動性肺結核病人、處于不同治療期的肺結核病人及治愈結核病患者腸道微生物組進行了一次橫斷面觀察。結果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腸道微生物組α多樣性輕微下降,這些變化主要由擬桿菌屬成員相對豐度降低引起。抗結核治療使腸道微生物組結構迅速發生顯著變化,厚壁菌門梭菌屬的相對豐度明顯降低,而許多擬桿菌屬的成員,包括脆弱擬桿菌,相對豐度較低。治療開始1周后,厚壁菌門Erysipelotrichia科成員OTU8和OTU2972相對豐度顯著增加,而其他成員則相對豐度顯著減少。研究為揭示腸道菌群和結核病之間的潛在聯系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J Infect. 2019, 78: 317-322)。
γ-干擾素釋放試驗 (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IGRA)是一種用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體外免疫檢測方法。高磊研究員牽頭組織的結核潛伏感染和隊列研究發現在結核感染連續監測過程中部分感染者的IGRA結果會出現轉陰或者波動。為了更加系統的闡明IGRA結果轉陰的潛在機制,研究團隊以鄉村醫生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結核感染進程的前瞻性研究,在河南省中牟縣建立的鄉村醫生研究隊列同時采用QFT和T-SPOT兩種IGRA產品開展結核感染狀態的連續監測。研究發現不同的IGRA產品都存在結果轉陰的問題,轉陰者基線檢測時的結果多接近cutoff值,提示檢測結果轉陰不一定代表感染狀態的改變,可能是人體自身免疫狀態或者實驗室操作對檢測結果產生了影響。因此,cutoff值附近的IGRA結果的解讀應當慎重(J Infect. 2019, 78: 292-298)。
圖1:QFT和T-SPOT在村醫人群中的連續監測結果
但是,以上結果只能部分解釋IGRA結果轉陰的潛在機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清除導致的檢測結果轉陰。對連續監測數據的深入分析發現,部分轉陰者基線檢測時γ-干擾素釋放水平是顯著高于cutoff值的,而且不同的檢測技術或產品會同時出現轉陰。在缺乏結核感染檢測金標準的前提下,不同檢測技術或產品的一致性表現提示結核分枝桿菌慢性感染是細菌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形成的一個動態平衡,涉及包括感染清除在內的多種結局。研究發現,這種可能與感染清除相關的檢測結果轉陰與人體外周血IL-8水平密切相關,提示IL-8可能在結核感染的免疫機制中發揮作用(J Infect. 2019, 78: 305-310)。
圖2:外周血IL-8水平與IGRA結果轉陰相關
以上研究發現為進一步完善IGRA檢測技術、提高結核感染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了解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免疫機制提供了流行病學的數據支持,對于結核潛伏感染干預目標人群的檢測和界定也提供了動態監測數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