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我所召開不同群體人員代表座談會
2008年11月25日晚上,病原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在前期四個專題討論會的基礎上又在院校三號樓第三會議室召開了不同群體人員代表座談會。座談會由所黨委書記張元祿同志主持,院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檢查指導組組長劉德培院校長、副組長張霞和組員高建云、馮敬等同志全程出席了會議。我所所長金奇同志、所長助理王健偉同志、各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研究系列(各課題組負責人、研究助理)、技術系列、派遣系列、管理系列代表共計25人參加了會議。參加此次座談的研究人員既有國外引進的人才,也有我所國內招聘和培養的人才,還包括即將跨入我所的留學歸國人才。
座談會主要結合院校和病原所發展總目標,緊緊圍繞構建有利于所院發展的機制,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作為我所建設發展的理論基礎、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我所工作的各個方面展開了大討論。與會不同群體人員代表從不同視角結合現實工作踴躍發言,梳理過去、展望未來,對研究所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
會上,各科研項目負責人結合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主要從科技資源的拓展和利用、國內外人才引進的支撐和發展,人才流動的良性競爭以及創新機制體制、促進民主決策、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傳染病應急支撐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研究助理、技術人員、派遣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代表也分別結合自身工作特點討論了病原所針對各類人才在培養、使用和促進人才快速發展等方面激勵機制上的探索、創新。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病原所作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針對傳染病防控需要新成立的國家級研究所,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開拓進取、從無到有,各項工作取得了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們要抓住目前的機遇,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理清發展思路,科學前瞻性布局,不斷建立全新的科學的管理和用人機制,繼續完善研究助理制、職代會制度,推行教授委員會和科學指導委員會的管理機制,探索實行中層管理干部的考核激勵和研究人員的晉升機制,建設一流的學科、一流的技術平臺、一流的人才隊伍,從管理理念和模式上與國際接軌;發展方向上適應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需求;科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力爭達到建立百年強所的奮斗目標。
檢查指導組的領導同志在參加座談時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并不時進行簡要地溝通和交流。劉德培院校長在總結講話中肯定了病原所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指出病原所擁有一支生機勃勃、充滿戰斗力的隊伍。劉院長強調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要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結合病原所實際,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病原所是適應國家傳染病防控需要成立的科研院所,成立初期面臨著空間、人員、經費上的諸多困難,但病原所堅持在發展中建所、在發展中強所的理念,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充分利用國際合作,抓住傳染病重大專項等機遇,促進并實現了發展上的突破,在承擔手足口病疫情、北京奧運會傳染病科技支撐等重大任務中體現了自身的實力和價值。
劉院長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病原所對引進的人才給予的“六大支撐”:啟動經費、儀器設備、實驗空間、人員配置、項目申報、現場資源;機制體制上人才的“四個流動”:人員待遇的上下流動、科技系列與管理系列之間的前后流動、研究系列和技術系列之間的左右流動、正式人員與派遣人員之間的內外流動;人員配置“一個100% 、三個50%”的目標:研究系列人員100%具有博士學位,技術系列人員50%以上具有碩士學位,管理系列人員50%以上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全所職工50%以上是共產黨員以及重視文化建設和人員綜合素質培養等都體現了病原所堅持依靠職工、關心職工、為了職工的發展思路。
最后,劉院長對病原所發展提出明確的目標。他指出,國家、院校對病原所的發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病原所要以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每個人、每個群體的主觀能動性;繼續促進科研、教學工作全面協調發展;學科布局既與國家需求相適應,還要與國際接軌;科研工作既要以全國人民的健康為本,更要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