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種輝輝副研究員等在《PLoS Pathogens》雜志報道了新型強效HIV膜融合抑制劑在恒河猴模型的治療效果
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藥物在艾滋病的防治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多個藥物聯用的“雞尾酒”方案能夠將HIV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控制在臨床不可檢測水平,但不能徹底根除病毒,患者需要終身服藥,最終由于毒副作用和耐藥的產生往往導致治療失敗。因此,研發針對病毒不同復制環節的新型藥物一直是國內外的重點領域。何玉先教授課題組多年來致力于HIV膜融合機制和抑制劑的研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基于前期在融合蛋白結構與功能的新發現,該論文設計了一個命名為LP-80的新型脂肽抑制劑,其對HIV-1、HIV-2、SIV和T-20耐藥毒株均具有極強的廣譜抑制活性。大鼠和恒河猴體內藥代動力學實驗表明,LP-80具有長效抗病毒作用。在恒河猴感染模型,單藥低劑量一次給藥即可將病毒載量降到檢測線以下。在長達六個月的單藥治療中,每周二次給藥能夠完全控制病毒復制。同時還發現,LP-80具有極低的細胞毒性、極高的耐藥屏障以及與血清白蛋白結合等藥學特點。該研究為進一步開發抗HIV新藥奠定了基礎,也為深入探討病毒進入機制提供了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