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孫立瑩、修樂山、張馳等在《Microbial Biotechnology》發表新冠病毒檢測與分型方法
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截止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4億,死亡人數超過500萬。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面對新冠病毒的頻繁變異,對新冠病毒進行識別與分型,有助于病毒快速溯源和疫情精準防控。
在普遍依賴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情況下,開發操作簡便、經濟高效的新冠病毒檢測及其變異株鑒別的方法,可以在患者出現臨床癥狀的早期對新冠病毒進行快速檢測與分型,為疫情精準防控提供新手段。彭俊平課題組與任麗麗課題組合作,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線(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技術平臺,建立了一種用于新冠病毒檢測及其變異株鑒別的快速、靈敏、低成本的方法。本方法納入了針對新冠病毒檢測的3個目標基因及其變異株鑒別的12個突變位點,同時設置RNase P作為內參基因,整個檢測流程僅需要2小時,即可實現新冠病毒的檢測及其變異株的鑒別。研究中,使用290例新冠病毒陽性臨床樣本對新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評估,與Sanger測序及納米孔測序的比較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檢測與變異株鑒別的一致性分別為100%與95.1%。使用31種呼吸道常見病原體對本方法的特異度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均無交叉反應,且所有靶標的最低檢出限均低于10拷貝/反應。此外,本方法具有較好的靈活性,隨著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株的出現,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納入新增突變位點,為疫情防控和流行病學監測提供了候選手段。
本研究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課題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