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高磊博士等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在線發表有關我國農村人口結核分枝桿菌新發感染現況的研究論文
結核分枝桿菌近期感染者是結核病發病的重點人群,有5%的新發感染者可能在感染后兩年內發病。了解人群中結核分枝桿菌的新發感染狀況,不僅僅可以作為評估結核病控制效果尤其是患者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可以為劃定新發感染重點人群、開展早期干預以降低感染率和發病率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學數據支持。既往國內外人群中的年新發感染率資料主要依靠在兒童中開展橫斷面調查來估算(感染率/年齡),但是由于兒童的感染風險很難全面反應全人群狀況,導致所獲得的年新發感染率與人群中的結核病疫情關聯性較差。目前,全球范圍內全人群結核分枝桿菌新發感染的前瞻性研究數據還非常缺乏。
該研究報道了由我所牽頭組織的國家“十二五”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隊列研究”、“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人群的干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結果。2013年,通過對不同結核病疫情地區共計約2.1萬農村人口(≥5周歲)開展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和γ-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平行檢測,建立了1.4萬人的感染陰性研究隊列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隨訪和觀察(Lei Gao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a,2015b)。2014年年度檢查發現不同研究現場IGRA年轉陽率為2.1-4.9%(平均3.1%)、TST年轉陽率為6.0-31.1%(平均14.5%)。針對330例IGRA轉陽者于2015年進行了重復檢測,其中164例持續陽性(49.7%),166例(50.3%)轉為陰性。IGRA轉陽和持續陽性均表現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提示老年人是新發感染和形成持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史和吸煙是新發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該研究提示患者管理和疾病傳播的控制仍將是我國結核病防控策略的重要內容,密切接觸者、吸煙人群和老年人是結核感染控制的重點人群,為我國“預防為主”的結核病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